目录

  1. 概述
  2. 常见的负载均衡类型
  3.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
    1. 轮询法
    2. 加权轮询法
    3. 平滑加权轮询
    4. 随机法
    5. 加权随机法
    6. 源地址哈希法
    7. 最小连接数法
    8. 加权最小连接数
    9. 最短响应时间 LRT
    10. 一致性哈希
      1. 算法原理
      2. 节点宕机
      3. 扩容
      4. 引入虚拟节点
      5. 算法总结
  4. 负载均衡实现
    1. 经典负载均衡
    2.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
    3. DNS 负载均衡
    4.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5. IP 负载均衡
    6.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5. 高可用系统
    1. 第一层: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
    2. 第二层: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
    3. 第三层:站点层到服务层
    4. 第四层:访问数据层
      1. 按照 range 水平切分
      2. 按照 id 哈希水平切分
    5. 总结
  6. 附录

概述

❓什么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指由多台服务器以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集合,每台服务器都具有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通过某种负载分担算法,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上,而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独立地回应客户的请求

负载均衡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盘驱动器或其他资源中分配负载,已打收到最优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

✨ 负载均衡具有以下特点,使用带有负载均衡的多个服务器组件,取代单一的组件,可以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服务通常是由专用软件和硬件来完成)

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将大量作业合理地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用于解决互联网架构中的高并发和高可用问题。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最终希望系统能够达到:高性能(高并发,快速响应)、高可靠(集群高可靠、故障切换、故障恢复和扩容)、高可用(达到 99%,99.999%的可用性)、可伸缩(节点下线和扩容)以及可防护的作用

可用性(Availability) = 平均故障时间/(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简而言之,负载均衡就是将请求均匀分摊在多个操作单元上执行,负载均衡的关键在于两个问题:选择那台服务器如何将请求转发到这台服务器

✨负载均衡能够平均分配客户请求到服务器阵列,借此提供快速获取重要数据,解决大量并发访问服务问题,这种集群技术可以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接近于高性能主机的性能

常见的负载均衡类型

按照最终负载均衡工作的方式可以将负载均衡分为两大类:服务端负载均衡以及客户端负载均衡,下文主要关注点在于:服务端负载均衡技术

📖 按照负载均衡的实现方式,可以将负载均衡分为 软件负载均衡硬件负载均衡,前者的代表是LVS,后者则是均衡服务器(比如F5),其中硬件负载均衡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并且一般性能较高;反观软件负载均衡,一般要求软件所在的机器性能较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常见的负载均衡架构如下

按照服务端负载均衡技术在网络协议栈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链路层负载均衡技术(LVS)、网络层负载均衡技术(LVS、路由)、传输层负载均衡技术(LVS、HAPROXY)以及应用层负载均衡技术(NGINX、HAPROXY)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

🎯本小节将主要介绍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通用的结构(自定义的服务地址以及服务的权重)如下:

IpMap.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ublic class IpMap {
public static HashMap<String, Integer> serverWeight = new HashMap<>();
/_ 模拟假数据,内部服务的 IP 地址及对应的权重 _/
static {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0", 1);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1", 1);
// 权重为 4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2", 4);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3", 4);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4", 4);
// 权重为 3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5", 3);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6", 3);
// 权重为 2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7", 2);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8", 2);
serverWeight.put("192.168.1.109", 2);
serverWeight.put("192.168.1.110", 2);
}
}

轮询法

将请求按顺序轮流地分配到后端服务器上,它均衡地对待后端的每一台服务器,而不关心服务器实际的连接数和当前的系统负载

RoundRobin.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ublic class RoundRobin {
private static Integer pos = 0;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er() {
// 重建一个 Map,避免服务器的上下线导致的并发问题
Map<String, Integer> serverMap = new HashMap<>(IpMap.serverWeight.size());
serverMap.putAll(IpMap.serverWeight);
// 取得 Ip 地址 List
Set<String> keySet = serverMap.keySet();
ArrayList<String> keyList = new ArrayList<>(keySet);
String server;
synchronized (pos) {
if (pos > keySet.size()) {
pos = 0;
}
server = keyList.get(pos);
pos++;
}
return server;
}
}

真实场景中 serverWeightMap 中的地址列表是动态的,随时可能有机器上线、下线或者宕机,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并发问题方法内部新建局部变量 serverMap,将 serverMap 中的内容拷贝到线程本地,以避免被多个线程修改

这样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复制以后 serverWeightMap 的修改无法反映给 serverMap(当前线程对动态列表权重不敏感);也就是说这一轮选择服务器的过程中,新增服务器或者下线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将无法获知;新增服务器影响不大,如果有服务器下线或者宕机,那么可能会访问到不存在的地址。因此,服务调用端需要有相应的容错处理,比如重新发起一次 server 选择并调用

对于当前轮询的位置变量 pos,为了保证并发安全性,需要在操作时对其加锁(瞬时并发量巨大,可能造成 RR 算法失效),使得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可以修改 pos 的值,否则当 pos 变量被并发修改,则无法保证服务器选择的顺序性,甚至有可能导致 keyList 数组越界

👍轮询法的优点:试图做到请求转移的绝对均衡

😣轮询法的缺点:为了做到请求转移的绝对均衡,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为为了保证 pos 变量修改的互斥性,需要引入重量级的悲观锁 synchronized ,这将会导致该段轮询代码的并发吞吐量发生明显的下降

加权轮询法

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可能由于机器的配置造成系统的负载并不相同。给配置高、负载低的机器配置更高的权重,让其处理更多的请;而配置低、负载高的机器,给其分配较低的权重,降低其系统负载,加权轮询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并将请求顺序按照权重分配到后端

WeightRoundRobin.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public class WeightRoundRobin {
private static Integer pos = 0;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er() {
// 重建一个 Map,避免服务器的上下线导致的并发问题
Map<String, Integer> serverMap = new HashMap<>(IpMap.serverWeight.size());
serverMap.putAll(IpMap.serverWeight);
// 取得 Ip 地址 List
Set<String> keySet = serverMap.keySet();
ArrayList<String> 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for (String key : keySet) {
Integer weight = serverMap.get(key);
for (int i = 0; i < weight; i++) {
serverList.add(key);
}
}
String server;
synchronized (pos) {
server = serverList.get(pos);
pos = (pos + 1) % serverList.size();
}
return server;
}
}

✨根据权重的大小,将地址重复地增加到服务器地址列表中,权重越大,该服务器每轮所获得的请求数量越多

平滑加权轮询

随机法

通过调用系统的随机函数(均匀分布采样)结果,来随机选取一台服务器进行访问。根据概率论知识可以知道,随着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次数增多,随机访问的实际效果将越来越接近于均匀访问(随机函数的采样是从均衡分布而来)

Random.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ublic class Random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er() {
// 重建一个 Map,避免服务器的上下线导致的并发问题
Map<String, Integer> serverMap = new HashMap<>(IpMap.serverWeight.size());
serverMap.putAll(IpMap.serverWeight);
// 取得 Ip 地址 List
Set<String> keySet = serverMap.keySet();
ArrayList<String> keyList = new ArrayList<>(keySet);
java.util.Random random = new java.util.Random();
int randomPos = random.nextInt(keyList.size());
return keyList.get(randomPos);
}
}

整体代码思路和轮询法一致,先重建 serverMap,再获取到 server 列表。在选取 server 的时候,通过 Random.nextInt() 方法取 0~keyList.size() 区间的一个随机值,随后从服务器列表中随机获取到一台服务器地址进行返回。请求越大,随机算法的效果越接近于轮询算法的效果

加权随机法

与加权轮询法一样,加权随机法也根据后端机器的配置,系统的负载分配不同的权重。不同的是,它是按照权重随机请求后端服务器,而非顺序

WeightRandom.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public class WeightRandom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er() {
// 重建一个 Map,避免服务器的上下线导致的并发问题
Map<String, Integer> serverMap = new HashMap<>(IpMap.serverWeight.size());
serverMap.putAll(IpMap.serverWeight);
// 取得 Ip 地址 List
Set<String> keySet = serverMap.keySet();
ArrayList<String> 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for (String key : keySet) {
Integer weight = serverMap.get(key);
for (int i = 0; i < weight; i++) {
serverList.add(key);
}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randomPosition = random.nextInt(serverList.size());
return serverList.get(randomPosition);
}
}

源地址哈希法

源地址哈希的思想是:获取客户端访问的 IP 地址值,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得到一个数值,用该数值对服务器列表的大小进行取模运算,得到的结果便是要访问的服务器的序号,此算法能够保证客户端的粘性访问,即一旦将客户端的请求分配给集群内的一台主机后,随后客户端的任意访问,均只能访问到最初分配的服务器上

Hash.jav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ublic class SourceHash {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erver() {
// 重建一个 Map,避免服务器的上下线导致的并发问题
Map<String, Integer> serverMap = new HashMap<>(IpMap.serverWeight);
// 取得 Ip 地址 List
Set<String> keySet = serverMap.keySet();
ArrayList<String> keyList = new ArrayList<>(keySet);
// 在 Web 应用中可通过 HttpServlet 的 getRemoteIp 方法获取
String remoteIp = "127.0.0.1";
int hashCode = remoteIp.hashCode();
int serverListSize = keyList.size();
int serverPos = hashCode % serverListSize;
return keyList.get(serverPos);
}
}

👍源地址哈希优点:保证了相同客户端 IP 地址将会被哈希到同一台后端服务器,直到后端服务器列表变更。根据此特性可以在服务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有状态的 session 会话

😣源地址哈希缺点:如果集群中的服务器非常稳定(不会出现频繁的上下线),源地址哈希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集群中的服务器频繁上下线,通过源地址哈希算法路由到的服务器很容易出现 session 访问异常更严重的可能出现缓存雪崩

最小连接数法

前述所有的负载均衡均是从调用者角度看待最终的结果,从调用者而言访问的服务器不同,做到了服务器的均衡访问;但是,从后端服务器角度看待整个系统可能请求分配是不均衡的,某时刻一个服务器可能还是不可避免的接收到海量的请求,甚至服务器中的服务已经 OOM 了,还会有请求被分配到此服务器,造成请求堆积

最小连接数算法比较灵活和智能,由于后端服务器的配置不尽相同,对于请求的处理有快有慢,它是根据后端服务器当前的连接情况,动态地选取其中当前积压连接数最少的一台服务器来处理当前的请求,尽可能地提高后端服务的利用效率,将请求合理地分流到每一台服务器

加权最小连接数

加权最小连接数(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在后端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优化 LC 的性能,高权值的服务可以承受更多的连接负载

最短响应时间 LRT

最短响应时间(Least Response Time),把请求分配给平均响应时间最短的后端服务器。平均响应时间可以通过 ping 探测请求或者正常请求响应时间获取。

RT(Response Time)是衡量服务器负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响应很慢的服务器,说明其负载一般很高了,应该降低它的 QPS。

一致性哈希

一致性哈希算法(Consistent Hashing)在 1997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一种分布式哈希表(DHT)实现算法,通过一致性哈希能够将同样的请求尽量落到同一台机器上,并且保证服务器动态变化时,需要更改的操作最少

访问缓存集群时,往往希望同一种请求能落到同一个后端上,以充分利用其上已有的缓存,如果此时将请求随机地散落到所有机器上,那样的话会迫使所有机器缓存所有的内容,最终可能会降低系统性能

❓上面的例子通过源地址哈希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还需要一致性哈希算法?

源地址哈希能够在理想条件下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真实场景是:生产中的服务器是不断变更的,总是又新的服务器上线和旧的服务器下线,一旦出现服务器变更,源地址哈希就需要重新进行哈希运算,这会使得几乎所有请求的发送目的地都发生变化。严重的情况下,如果目的地是缓存服务,所有缓存将失效,继而对原本被缓存遮挡的数据库或计算服务造成请求风暴,触发雪崩

一致性哈希是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能够保证:在增加服务器时,发向每个老节点的请求中只会有一部分转向新节点,从而实现节点的平缓迁移

算法原理

⛵具体的算法原理如下:

  1. 存在这样一个哈希环,一个长度为 32 位的哈希环,环上存在一个$2^32$个哈希桶,通过哈希函数能够将不同的请求映射到哈希环上的某个桶中,一个哈希环如下:

  2. 每一个服务节点都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到换上的某个桶中,称为 Node。每个 Node 管理从其当前桶节点开始到下一个存在服务的桶节点之前的所有空节点,如下图所示

  3. 当实际请求进来时,仍然将请求通过哈希函数映射到某一个桶上,再按照顺时针的规则,请求沿着哈希环找到最近的节点,对应的管理节点就是其需要真实访问的服务地址。具体细节如下图,请求 Job_1 按照规则就分配到 Node_1 上,请求 Job_k、Job_k+1 分配到 Node_n 上面

节点宕机

如果存在节点宕机,能够通过修改少部分的节点做到哈希信息的维持,不需要重新将节点再哈希一遍。如下图,假设后端节点 Node_1 宕机,按照规则,请求 Job_1 被分配到 Node_k 上,但是 Job_k、Job_k+1、Job_i 不受影响,即仅仅影响宕机节点上的请求

扩容

按照规则,仅仅请求 Job_k 被重新分配到 Node_i 上去了,其它请求 Job_1、Job_k+1、Job_i 都不受影响,即仅仅影响分流的很少部分请求

引入虚拟节点

Hash 算法不均匀必然会导致映射到请求环上不均匀,部分后端节点会承受比较多的请求,如果突然发生宕机,会把宕机节点的全部请求转移到下一个节点,会导致下一个节点请求量暴增,也可能会宕机,甚至出现类似的雪崩效应

为了保证均匀性,将给每个物理节点虚拟出一定数量的虚拟节点,分散到哈希环上,需要尽可能地随机分散开。虚拟节点承载的请求实际是指向真实的物理节点。出现物理机节点宕机时,虚拟节点上的请求按照规则转移至下一个节点,避免雪崩效应。当物理节点较少时,虚拟节点数需要更高来确保更好的一致性表现

算法总结

👍优点:

  • 平衡性:每个节点被选到的概率是$1/n$
  • 单调性:当新节点加入时,不会有请求在老节点间移动,只会从老节点移动到新节点。当有节点被删除时,也不会影响落在别的节点上的请求
  • 分散性:当上游的机器看到不同的下游列表时(在上线时及不稳定的网络中比较常见),同一个请求尽量映射到少量的节点中
  • 负载:当上游的机器看到不同的下游列表的时候,保证每台下游分到的请求数量尽量一致

😣一致性哈希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在机器数量较少的时候,区间大小会不平衡

负载均衡实现

负载均衡算法是负载均衡器进行负载均衡的核心,但是系统中到底如何部署这些负载均衡器尼?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多种不同的负载均衡方案,以保证系统能够达到负载均衡效果

经典负载均衡

在高并发请求下,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将请求均衡分发给不同的应用服务器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

重定向服务器仅仅做一件事情:在响应头中写入重定向地址,利用路由算法,改写请求的目标 IP 地址,并把 IP 地址写入到响应的重定向 Head 中,随后把请求发送到用户端。用户端解析重定向响应,把请求重新发送给 Web 应用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

✨特点: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架构优点:重定向服务器实现简单,部署简单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架构缺点:

  • 用户的一次应用请求变成两次网络通信(访问效率低)
  • 安全性问题:用户重定向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需要暴露在外网才能被用户访问到,这就使得服务器容易被攻击,因此在生产环境中,很少使用重定向负载均衡

DNS 负载均衡

通过 DNS 进行负载均衡,用户一般都是通过域名访问后台服务,所以就需要进行域名解析(将一个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DNS 负载均衡方案的想法在于:通过 DNS 解析域名时,对同一个域名,解析出不同的地址,来实现负载均衡

👍使用 DNS 负载均衡具有以下优点:

  • 部署简单:网络运营商提供 DNS 解析服务一般都支持负载均衡效果,不需要企业自身部署 DNS 服务器
  • 域名解析在某个时间段只会进行一次,避免了 HTTP 重定向负载均衡的效率低下问题

😣DNS 负载均衡缺点:
由于用户端能够直接访问应用服务器,所以应用服务器暴露在外网中,使得系统安全降低,容易被攻击

在生产环境中大型互联网应用中,使用两级负载均衡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 一级负载均衡:DNS 负载均衡,通过 DNS 解析出不同负载均衡服务器的 IP 地址
  • 二级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器完成请求分配,每台负载均衡服务器后面连接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多台负载均衡服务器构成负载均衡集群,整个负载均衡器集群负责二级负载均衡,将请求真正导向到特定的服务器集群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服务器向后分发请求时,可以实现将不同用户请求分发到不同应用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效果。在生产环境中,适用于规模比较小的应用服务器集群,几台到十几台小规模应用服务器集群;大规模应用服务器集群,不使用反向代理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由于服务器集群庞大,此时使用反向代理效率低,性能低)
❓为什么反向代理效率低?

  • 用户请求发送 TCP 协议数据包到达反向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需要进行应用层协议转换为完整 HTTP 请求,随后将请求转发到应用服务器
  • 反向代理服务器收到多个从后端服务器集群发送来的 TCP 数据包后,再次进行应用层协议转换,随后将结果响应给用户(如果大规模应用服务器集群(10000 台应用服务器),都通过反向代理服务器转发请求,对反向代理服务器的压力比较重)

🎶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应用层协议转换,可以通过更底层的网络协议进行负载均衡,使数据包不到达应用层,可能在网络层就将数据包进行转发,这就是下面要说的负载均衡方案

IP 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在应用层封包拆包代价巨大,所以 IP 负载均衡的想法就是:TCP/IP 数据包比较小,修改 IP 地址后,直接转发,不需要应用层协议转换、转发效率快、性能压力比反向代理小很多。

😣这种方式存在响应瓶颈,高并发响应的数据包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由于负载均衡服务器自身的网络带宽限制,最终网卡可能成为瓶颈,造成响应数据内容太大,处理不过来,造成消息堆积
❓为什么会造成响应内容太大?

互联网中,数据通常存在服务器中,常见的行为是:用户通过发送一个 HTTP GET 请求,服务器需要返回海量的数据(静态资源,动态资源)所以就非常容易产生响应数据内容非常大,请求报文非常小的现象

🎶也存在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将数据包的拆分放在更底层进行,尽量减少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压力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IP 负载均衡的缺点在于:所有后端服务器的响应统一交由前端负载均衡服务器 [1] 进行封包处理,使得前端负载均衡器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这种瓶颈最终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方案进行解决

在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方案中,负载均衡服务器不再修改 IP 地址,直接在数据链路层修改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应用服务器集群使用虚拟 IP。当应用服务器集群完成处理后,不再将响应发送给负载均衡服务器,而是直接发送到源地址。这是由于负载均衡服务器没有修改过 IP 地址,数据包源地址仍然为源地址(以上的模式又称为三角请求)

这也是在生产环境中,大型互联网所采用的

高可用系统

通过上述介绍,已经知道了负载均衡模块的组成,那么在一个大型分布式系统中,到底如何部署负载均衡模块,以保证最终分布式系统是满足负载均衡特性的?

常见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分为下面这几层:客户端层、反向代理层、站点层、服务层、数据层。每一个下游服务都会被多个上游服务进行调用,为了做到服务之间的高可用,必然需要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保证上游均匀的访问下游

接下来将对每一层的负载均衡方案进行介绍

第一层: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

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 DNS 轮询实现的,DNS-server 对于一个域名配置了多个解析 ip,每次 DNS 解析请求来访问 DNS-server,会轮询返回这些 ip,保证每个 ip 的解析概率是相同的。这些 ip 就是 nginx 的外网 ip,以做到每台 nginx 的请求分配也是均衡的

第二层: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

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 nginx 实现的,其中 nginx 是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反向代理软件将请求进行反向代理,但是常用的是 nginx 软件,所以这里我也就以 nginx 进行举例,通过修改 nginx.conf 可以实现多种负载均衡策略

🎶虽然站点层可以存储 session,但是不建议这么做,站点层无状态是分布式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果站点层存储 session 将会造成非常多的麻烦,由于不是本文的重心,所以不在这里阐述。因此 session 最好放到数据层存储

第三层:站点层到服务层

站点层到服务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服务连接池实现的。上游连接池会建立与下游服务多个连接,每次请求会随机选取连接来访问下游服务,除了负载均衡,服务连接池还能够实现故障转移、超时处理、限流限速、ID 串行化等诸多功能

第四层:访问数据层

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由于数据层(db/cache)涉及数据的水平切分,所以数据层的负载均衡更为复杂一些,它分为数据的均衡,与请求的均衡

  • 数据的均衡指:水平切分后的每个服务(db/cache)的数据量是均匀的
  • 请求的均衡指:水平切分后的每个服务(db/cache)的请求量是均匀的

业内常见的水平切分方式有这么几种:

按照 range 水平切分

每一个数据服务,存储一定范围的数据:user0 服务:存储 uid 范围 1-1kw;user1 服务:存储 uid 范围 1kw-2kw

👍这样进行水平切分的好处是:

  • 规则简单,service 只需判断一下 uid 范围就能路由到对应的存储服务
  • 数据均衡性较好
  • 比较容易扩展,可以随时加一个 uid[2kw,3kw] 的数据服务
    😣这样做也存在一些弊端,请求的负载不一定均衡,一般来说,新注册的用户会比老用户更活跃,大 range 的服务请求压力会更大

按照 id 哈希水平切分

每一个数据服务,存储某个 key 值 hash 后的部分数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

  • 规则简单,service 只需对 uid 进行 hash 能路由到对应的存储服务
  • 数据均衡性较好
  • 请求均匀性较好
    😣同样存在一些弊端:通过哈希之后就不容易进行扩展,hash 方法改变时候,可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

总结

👴如果是比较小的网站(日 pv < 1000 万),用 nginx 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机器也少,可以用 dns 轮询。Lvs 所耗费的机器比较多,对于大型网站或者重要的服务,要多多考虑利用 Lvs。如果为了应对亿级别的 PV ,DNS 端也应配置多个 LVS 集群的地址,保证 LVS 的高可用。简单的负载均衡架构如下:

附录

几种简单的负载均衡算法及其 Java 代码实现
关于负载均衡的一切
5.5 负载均衡架构
讲讲亿级 PV 的负载均衡架构
吃透负载均衡
Consistent hashing
常用负载均衡策略分析
加权平滑轮询算法


  1. 前端负载均衡器中的前端仅表示在整个系统最前面的意思,并没有前端网页的含义 ↩︎